首页 >> 新闻公告 >> 新闻信息 >> 正文

数字人文国际工作坊圆满结营

信息来源: 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    发布时间:2023-08-28     浏览量:

北大-哈佛-普林斯顿三校联合数字人文国际工作坊圆满结束。师生在为期两周的交流研讨过程中,结交了五湖四海的朋友,探索了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,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暑期生活。

海报展览

2023812日上午,工作坊在北大创新创业中心举办了学员团队作品展,17个团队产出了十七幅学术海报,涵盖了数据驱动方法应用于历史、文学、宗教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主题,图文并茂,内容丰富。各组成员在本组的海报前,热情地为大家讲解本组课题的研究结果。师生互动提问,一起交流学习,现场气氛热烈。数字人文工作坊的老师们观赏了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,分别从自己专业的角度评析。学员在自己的海报前,耐心细致地回答问题,并交流了进一步的研究计划。观展的最后环节,大家纷纷为喜欢的海报投票。在下午的结营仪式上,助教王林旭公布了海报展中获得最高人气奖项的三组团队。在热烈的掌声及喝彩声中,工作坊的授课老师们上台,为三组团队颁发奖品。




结营仪式

午后2点,数字人文国际联合工作坊举办结营仪式,由王军老师主持。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老师出席结营仪式并发言,他首先祝贺大家在短短的两周时间结出了丰硕的成果。随后,他从技术发展的角度,为大家解读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。他强调指出,数字人文是人工智能与文史的结合,人工智能给人文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,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;在这急剧变化的世界里,不同背景的人更需要互相对话交流,共同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。

紧接着,王军老师邀请工作坊的师生畅谈暑期课的收获。陈松老师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:北大工作坊模式是按照科研过程一步一步推进,从确定课题到收集数据,从提出问题再到验证假设。经过这些步骤,学员在其间可能会有很多挫折,但实际上,研究就是如此,不断验证假设。德龙(Donald Sturgeon)老师也很赞同陈松老师的分享,他认为这次工作坊让各个小组处理每一个步骤,构成了真实的研究经历,并鼓励大家将在暑期课学习到的东西应用到之后的研究。邱伟云老师鼓励大家:遇到问题后,作为挑战,处理解决,推进数字人文的发展。戴思哲(Joseph Dennis)特别强调了建立学术联系的重要性,他说:“Social Networks connect all of us. 80 students and 8 teachers work together to encourage each other and produce valuable knowledge in the field of Digital Humanities.” 王长松老师用三句话总结自己的感受:大家的勤奋令人感动、向同学们学习、祝大家前程似锦。苏祺老师鼓励大家要实现自我突破,不断拓展。她总结说:结营是结束,也是新的开始。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大家继续拓展,让未来的路越走越宽。叶桂林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使用chatgpt的经历,鼓励大家掌握历史的研究方法。向静老师用三个词高度概括了暑期课的特色:真实,复杂,希望。她说,同学合作的时候,遇到的问题都很真实;也会看到各种复杂的难题;进入到这个领域,面临问题并解决问题,在这个过程中,收获成长,充满希望。王军老师有感而发,为大家分享了师生组织数字人文工作坊的心路历程。王老师说:这次工作坊呈现的方方面面都是我们宝贵的资源。大家的鼓励,肯定了我们的工作;大家的批评和建议,给我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。老师也特别指出工作坊的意义不限于学术。




学员感言

老师发言完毕后,学员发言。第一位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数据科学方向的佟遥,她回忆了两周的学习后,说道:参加这次工作坊是一个非常宝贵的、难忘的经历。我们组十多个人,在一起研究,特别欢乐,中间的过程让我感觉特别温暖、感恩。第二位是来自美国加州洛杉矶分校东亚系的博士生杜琳同学,她回顾了和项目团队一起协作的经历,以及个人的收获,并特意提到了应用数字方法的启发。她感谢了在暑期课上结识的老师和同学,并预祝大家都成长为优秀的数字人文学者。第三位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方树益同学,他回忆两周的时光,特别强调了交流的价值。他认为,交流不仅仅是一种碰撞,因为碰撞暗含着我们彼此的独立性,而交流的价值在于交融,交融意味着互相之间壁垒的消融。这种消融体现在很多维度上。我们来自不同背景,但是能一起把这个研究推进下去。数字人文的技术,很大程度上消融了以前的学科壁垒。我自己是国学专业的,数字人文工作坊让我接触到了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。如果一开始就定好每个人负责的板块,我们就很难有这样的交融。在小组中,大家有想法就提出来,然后达成一种共识。通过这样的过程,大家看到一个项目背后的整片森林。

最后是助教代表发言。王凤翔既是助教,也是参与小组的学员。他回顾了自己和小组的研究经历:从助教的角度,要感谢各位同学的理解和包容,感谢老师们的指导。我从老师中学习到很多,他们的言行举止,潜移默化地影响这每一个人。指导老师让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学术的热情,而且是师生间的温情。从学员的角度,海报的后面,是老师和同学的辛勤付出。在数字人文项目的一步一步研究中,我们不断有新的发现,并和人文的温情结合在一起,这是推动我们不放弃学术探索的动力。


未来可期

未来已来,时不我待。王军老师在最后诚挚地祝福大家将来都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。午后430,师生们一齐合照。而后,暑期课为大家提供了冷餐会。大家各自取来点心、水果、披萨等,围坐在一起,笑语连连,惜别依依。聚是一团火焰,散作满天繁星,祝福每一位学员发光、发热,照亮各自的大千世界。